—— 王善铸
栏目:古典诗词发表日期:2025-08-28浏览量:3
南域彝都⑴,鸟道雄关⑵,括地莽苍。看哀牢外绕⑶,雄姿绵起;封川古塔⑷,俯视一方。书院呈新⑸,文笔屹立⑹,负九州文献重邦⑺。崇道教,创道学圣地,学礼尊唐。
诏王福地泱泱⑻。延继百年传世徵祥。忆彝家彦俊,统一六部;农耕发展,文化流长⑼。数次变迁⑽,翻身做主,今治贫精准业煌⑾。歌飞地,数万千农户,欢颂中央。
注: ⑴长期以来,彝家英雄细奴逻及其子孙皮逻阁坚持独奉唐朝,学习唐朝。公元738年,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迁都城往大理太和城,共传位十三代,历经二百五十四年,在巍山经营九十二年。⑵鸟类迁徙的大通道。⑶古城周围的哀牢、无量山。⑷封川塔,位于城南大约三公里外的封川山顶。⑸当年的几所书院已作为学校。⑹文笔塔。⑺南诏时期,读书蔚然成风,竟连出46名进士,惊动朝廷,把此地封为“文献名邦”。⑻南诏国最盛时,其疆域包括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西藏以及越南、缅甸的一部分。⑼南诏王蒙氏后裔及现今生活在巍山的彝族,深受南诏文化的影响,在衣食住行民俗风情等方面,都烙上了南诏时期的印记。⑽历来朝廷政权更迭无常。在这片土地上,宋代设开南县,元代设蒙化千户所,明清时期先后设蒙化府、蒙化直隶厅,民国设蒙化县。到1954年改名为巍山县,1956年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世居于这片土地上的汉、彝、回、白等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一起传承着多元的文明,谱写出巍山悠久的历史文化。⑾精准扶贫政策作为国策实施以来,为广大贫困户带来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