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你健康
栏目:现代诗歌发表日期:2021-10-02浏览量:652
梦幻太极城.如画旬阳市
——旬阳市未来城市人文景观风貌与特色城市空间结构展望
文图/欧才海
随着旬阳县改市的尘埃落定,四十五万旬阳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
旬阳县城是一座以山水秀丽、文物古迹众多、风景优美的山区城市。太极旬阳城依山傍水,群山连绵、峰连叠嶂、沟壑纵横、江河交错,孤峰、流泉、峰丛、峰林环布,汉江依山势流转,蜿蜒东流,形成了山青、水秀的“山水太极城”。
旬阳历史悠久,从汉至清乃至近代,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二者浑然一体,相互辉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
旬阳市的未来发展,应定位为“公园城市”——即:城市就是公园,公园也是城市;人在城中走,园随人在游。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如何营城,如何聚才?早已深谙,未来的城市,一定是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我们看到,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就成为新时期城市新定位。
地理空间高水平
大地美学优生态
“旬阳市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其亮点在于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地理空间高水平和大地美学优生态的‘链接’与‘镶嵌’,即将绿地资源、山水资源进行全方位排列组合,将旬阳范围内广袤的林地、田地、绿地、水域、廊道、街区、学校、医院、道路、车站、园区以及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有机合成的一个庞大的公园城市系统工程。”
“旬阳深藏在秦巴深处,山水资源十分丰富,美好家园的绿色生态得天独厚。旬阳市以山水园林式的公园城市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城市形态,更好地诠释公园城市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和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引领旬阳市价值新方向,塑造旬阳市竞争新优势。
塑造体现山城风范、山水风韵、时代风尚、太极特色的公园城市美丽新家园,这将吸引企业和人口聚集。”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增进市民福祉,使公园城市宜居生活特质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山水呼应、蓝绿相融、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城市意象,将为新旬阳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气是城市活力源泉。为此,旬阳市的发展要围绕人的需求,实现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的转变,增强空间归属感、场景体验感,围绕公园城市绿色空间全面营建生活、消费、创新等多元场景,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宜居、在公园中享受服务,探索现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系统推动城市营城模式变革,加快塑造美丽宜居城市形态和高品质生活典范区,吸引企业和人口的聚集。
乐业才能安居。彰显公园城市理念作为旬阳市发展的新模式,要把产业发展和公园城市作为一对伴生体来抓,靠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靠人口集聚彰显城市的魅力。公园城市是城市的高级形态。城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城市人口的密度效益、规模效益是公园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公园与城市、多层次、多维度融合发展
旬阳市将‘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作为其新定位,既具有先天自然基础和优势,也符合‘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更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的客观要求。”
旬阳市规划构建公园城市,具有先天自然基础和优势。基于优良生态本底,旬阳市以宋家岭、黑山和汉江、旬河为生态骨架,保护并修复江河水网,形成渗透全城的生态绿楔和网络化生态廊道,构建“一山(黑山)一岭(宋家岭)一江(汉江)一河(旬河)一湖(太极湖)”生态格局,塑造“山水太极城、时尚旬阳市”的总体城市风貌。
在这个先天基础和优势上,旬阳市构建公园城市符合历史规律。
努力建设公园型城市,打造和谐宜住新家园。
公园型城市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作为新定位之一,未来将以此为优势,吸引更多人才资源要素聚集,一个生机无限、蓬勃发展的新型旬阳市正在走来。
公园城市标准不必设定得太复杂,只须4条,“两有两无”即可。两有,有绿树,有活水;两无,无污染,无噪音。
一是有绿树。
公园城市应该是绿树成荫,绿树环绕,出门见绿,满目是绿。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具体指标,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百分之多少,不能种几棵树就算了事。
二是有活水。
“公园城市必须有水,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我认为,还须有两个指标,第一,水的面积要大,须占城市总面积的一定比例;第二,还得有活水,让城里的水流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流水潺潺,顺水推舟,这个城市才有活力。”三是无污染。凡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和单位,一律不准来,过去进来的应请走。这也得有指标,一级二级空气良好率,应该达到多少比例,半点也马虎不得。四是无噪音。公园里除了花香鸟语,儿童嬉戏玩耍,是容不得噪音的。这就要将产生噪音的根源,尽量清除。包括城市交通要尽量减少私家车,多使用地铁和新能源公交车。环境一旦静谧,心情自然放松,优美环境的魅力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打造旬阳市的新名片;
构建“一山(黑山)一岭(宋家岭)一江(汉江)一河(旬河)一湖(太极湖)”生态格局。
(一):黑山——宋家岭城市森林公园
黑山——宋家岭城市森林公园,是旬阳市未来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抓住旬阳县改市的历史机遇,努力打造完善黑山——-宋家岭城市森林公园。公园从老城的上渡口处为公园的入口大门,因地制宜修盘山观景公路,景观路遇山盘山,遇涧架桥,遇湾穿洞,在商贸小区,预留公园中门,便利城市和公园的互通,在草坪建公园的大门,公园完善以后,可以从草坪——-上渡口,环山一日游。公园内,黑山顶、宋家岭顶建望江楼,果园、松林、竹山、农耕园、农家乐,吃、住、玩、乐都有,游在其中、乐在其中。山水交融、多彩弥漫,形成“一山两翼”的城市大地景观。
政府做好《黑山——宋家岭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同时,要科学系统部署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转换工作,重新界定和丰富“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的现代内涵,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融入大地自然造化、生物化学循环、人类劳动凝结的多重属性,充分体现循环、再生、减量、绿色、永续的生态产品和生态产
(二):汉江水上旅游
按照汉江及周边的景观资源条件,利用汉江第一湾——-旬阳电站这段水域,打造水上旅游项目,花船夜游、水上漂流、梦幻水幕、夜晚的汉江水静静的流淌着,两岸一片灯火辉煌,树下灯光或绿或白,树影憧憧。坐着画舫在河里慢慢飘荡着,颇有旧时才子佳人,船前夜话的浪漫。老城堤岸兴建高低错落、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河厅河房、歌楼舞榭,以及商业街众多的书肆、小吃店、茶馆与酒楼,形成灯光璀璨,夜景朦胧的梦幻景色。
(三):老城民俗乐园
老城从水磨湾沿着老城的背面建一条环绕老城的观光大道,老城最高处建一座仿古高楼,把文庙和博物馆利用甬道连为一体,把文庙作为博物馆的进入大门,老城不盖高楼,应规划迎汉江面,以仿古阁楼为主体,老城背面引进贵州吊脚楼,建成以后,以观光、饮食、住宿为主。
(四):营造太极湖公园(旬河 达铭湖 到旬河入汉江段)
旬阳市应该在旬河城区段(翻水闸————达铭湖段)营造城中公园,取名太极湖公园。在翻水闸处,建造拦水坝,坝外形成滚浪型瀑布,翻水闸内,聚水成湖,旬河两边,用条石砌4米高护坡,水流宽度15米,保持水深3米,用达铭湖水库调节太极湖公园的水位,保持太极湖水位3米不变,怎样调节,从达铭湖上游合适的地方,打洞引流,从庙岭的张兰沟流入汉江的乾坤湾,引流洞作为旅游的一大景点,探险、漂流。
太极湖规划形成“一环双轴十八景”的景观结构。其中,一环是在白柳出火车站,进入旬阳城的地方,在旬河上面建一座大型圆形的车辆分流桥,大型圆形分流桥正中央矗立着旬阳城的标识,“山水太极城,如画旬阳市”。车辆在这座桥上,得到有效分流,要到那个方向,目的明确,互不影响,减轻了城中拥挤堵车的现象发生。双轴包括:公园西轴从老城翻水闸处,向北至达铭湖,串联起太极湖西边的多个景观节点、展现太极湖西边魅力的魅力景观轴,串联水磨湾、太极仙姑、廊桥、桃花坞、竹林听涛、松涛观鱼、及荷塘月色景点,兼具生态净化功能和生态景观的低碳生态轴,公园东轴从翻水闸的东面向北至达铭湖,串联烟翠绿岛、廊桥遗梦、荷塘月色、渔人傲、水上乐园、桂园、农耕年华、长虹卧波、生态长廊等景点,双轴串联以彩虹桥为纽带、联系太极湖东西两岸交通与功能的高效功能轴。太极湖公园的两岸,东西两边,各建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城市高速车道,车道的迎湖面,不规划建房,湖的两边护坡,因地制宜,廊、亭、竹林、松林、桃林、杏林、樟廊、桂圆、、、应有尽有,一里一亭,两里一廊,虹桥相通,长廊相连,廊亭出租,动员旬阳鸡血石的商户入驻,水石呼应,异彩纷呈,湖面上引进桂林的机动竹排,便于游客使用,从老城翻水闸到达铭湖的水面上,每间隔500米,设置一个水中喷景,廊亭长桥,灯光互映,到了晚上,华灯齐放,竹排竞渡,喷景齐发,落英缤纷,就像一幅: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墨画卷,呈现在你的眼前。这个场景令人向往。
建立旬阳市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评估体系
‘公园城市’是现实与未来交织的生活场景 —— 城市就是公园,公园也是城市;按照公园的理念规划、维护和发展城市家园,定义美好生活。”对于旬阳市“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的定位,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重新定义城市与乡村,重新开辟城市发展空间、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抓住旬阳县改市的历史机遇,使城市发展迎来时代蜕变和华丽转身,未来的旬阳市一定是一条满眼绿色、充满诗意、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型城市。
城、湖、山交相辉映
“城市建得像花园,甚至每家每户都处在一个小花园中,这种画面,让人神往!”
从起势阶段就注重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这为新旬阳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过去,看《老残游记》,说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可是那是农耕时代,没有工业。既要发展产业,又要环境友好人宜居,这道多选题,做起来并不容易”。当今城市发展路径已然发生改变,营城模式变革势在必行。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探索方向。从而使城市更具活力。”
旬阳市未来将持续深化观光绿色大道、公园绿地、社区街景设计,构建“生态路网+条形公园+社区绿地”绿色空间体系。完善人车分流系统,打造以生态绿道为特征的独立慢行网络。还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规划管控,打造以黄为主色系的新旬阳市区主题色彩,凸显拥江城市格局,展现沿江景观风貌,强化旬阳市“城、湖、山交相辉映”的自然特质。“美丽是一种竞争力,期望看到旬阳市早日吐露芬芳、绽放美丽!”
规划管理:
旬阳市的未来,应突出风景游览和历史文化的城市特色,注重山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重山水资源,促经济发展,保生态环境,跨世纪决策”为指导原则,以“保护山水名城,建设园林城,发展生态城”为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合理,形式新颖,形成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发展的基本空间布局模式:(1)古城居中再现历史名城核心风貌。(2)旬河、汉江、黑山、宋家岭奠定山水城市格局。(3)双环三边建立园林城市骨架。(4)双轴多中心强化城市经济职能。即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中心和组团,实现经济职能的分工与强化。(5)山野环抱保持生态地区特征。这些思路使得旬阳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发展,体现出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高度建筑组合形成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建筑风貌可提取传统特 色元素融入现代风貌,体现旬阳市文化特色的延续和时代的精神,创造 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形象。 其中位于传统风貌核心区内的公共建筑集中区尤其应注意控制建筑 的形式、体量、色彩以及建筑群的组合模式,维护建筑与山水之间的协 调尺度。 城市居住景观区 主要包括住宅集中区以及小区级配套服务设施建筑。该区域应结合 地形和周边环境灵活布置,创造形式多样活泼、空间尺度宜人、方便安 全、富具人情味和吸引力的居住小区。同时注重在开发创意、规划、建 筑、景观的方面体现桂林市城市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形成鲜 明的文化感知环境。 其中传统风貌核心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建住宅,已存在的居住小区应 对色彩、屋顶形式、局部构件等进行改造,使之与周边环境整体风格统 一协调。 城市产业景观区 主要为城市工业产业集中区。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 下体量不宜过大,提倡通过建筑色彩、屋顶和细部等的处理,打破工业 建筑体量的笨重单调感。建筑风格应反映高科技特征、时代特色,同时 点明旬阳山水文化特色。 太极湖东西轴线型景观风貌元素的空间结构规划引导 轴线型景观风貌元素包括水道河流景观风貌和交通走廊景观风貌两 个景观风貌类型。水道河流景观本质上是与城区融合度较高的自然开放 空间,是城市中天然的视线信道和生态廊道。交通走廊是通过型的城市 景观和视线通廊,旬阳的城市道路应突出与山水自然地貌的结合,强化 道路轴线的构架景观视廊的功能,打造“显山露水”的城市视廊网络。 同时,可根据沿街地域的特性或道路自身机能,将道路划分为不同风貌 类型,制定相应的控制性导则。
水道河流 旬阳市城区内主要河流是旬河, 是强化旬阳的山水城市形象,并使水景、山景与园林绿化景观相配合, 吸引市民与游客参与亲水游憩活动,展现山水城市的特色风貌。 规划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旬河沿岸地带建设的风貌控制,保证旬河沿线景观质量和视线要求;另一方面应加强旬河景观的亲近性,通过建 设亲水空间以提高旬河的可进入性,如在河段两侧规划设立运动、休闲、 文教、生态等不同主题的漓江沿河步行路径,与滨江公园、绿化广场相 互结合,连成系统,吸引市民与游客在滨水区进行游憩活动,实现与山水的亲密接触。
(1):交通走廊 旬阳市区内的主要交通走廊可分为铁路和国道两大类。这些主要交通走廊 的景观功能是使人们乘坐火车或汽车来到旬阳以及在旬阳市内各城镇之 间流动时,能欣赏到多样化、自然、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色。 各主要旅游景点之间的公路,作为旬阳市重要的旅游通道,应加强 道路两侧的建设控制和景观带建设。对于旅游通道城市段的建筑应加强 建筑立面整治和建设管理,应突出山水城市的特色风貌和现代城市景观,重 点控制通道沿线的建设,防止建筑沿路两侧无序蔓延,保持通道的安全 性和景观的连续性。道路两侧设置最窄处不小于50米,绿化带、景观带、林带, 沿线原有农田、水塘、自然水体尽量予以保留,沿路山体不得开挖。 (3):景观轴线与景观视廊 ,规划拆除靖周边乱搭乱建的建筑,建设开敝空间,恢复和强化旬阳城市轴线。改造整治位于城市轴在线的建筑,避免厚重的体量和不适宜的风格 建设,形成景观层次丰富、特色突出、韵律优美的城市轴线格局。 型景观风貌元素的空间结构规划引导 (1)主要节点 ,旬阳市主城区的重要城市节点包括老城民俗园、老城博物馆、祝尔康广场、贯穿城市的太极湖公园、白柳进入城区的圆形车辆分流桥、廊桥、火车北站广场、火车南站广场等城市风貌重要控制点。节点 建筑风格统一,空间形态协调,并加强对标志性建筑的控制,增强景观 识别性。其中太极湖公园、廊桥、老城民俗园、白柳圆形车辆分流桥等位于城市景观 敏感区的城市节点的控制应注重与山水城市环境的协调。 因而,创造 出富有活力与特色的环境与标志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城市景点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对城市的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座景点都有自身的 功能和形式美,把它们恰当的布置在城市空间里,成为空间的组成部分, 使其同时具有了空间的美。塑造城市的环境小品,可分为装饰点缀小品,如雕 塑、石景、壁画等;具有一定功能的装饰点缀小品,如石凳、花坛、水 池等;纯功能所需的小品,如围栏、信号灯、安全岛等。 小品的布置、形式、大小均应与山水 背景和四周环境协调统一起来,色彩应简洁、淡雅,尺度、次序、造型 和色彩需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充分发挥起功能与美。但城市建筑风貌和 自然要素的和谐关系更加重要。由于自然要素条件的相对确定性和静止 性,所以自然要素条件应该成为建筑首先要考虑呼应和协调的对象,建 筑必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相协调。 建筑色彩与风格 旬阳城市的建筑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是高标准、高水平。现 实中的建筑,多数是从功能出发,建造简单,经济。近年来由于房地产 开发,带动了居住区环境的改善和建筑风格美感的提升,但建筑间差距 仍然很大,有的建的很好,有的则相当简陋,甚至残破不堪。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各街区建设规划加以控制,除了满足建筑基 本的功能需求外,应根据建筑所在的特定地点,提出不同的建筑风格要 求和标准,对旬阳标志性山体和建筑视廊内的建筑,严控控制,编制景 观视廊内的建筑控制规划,实行宏观控制,局部跳跃,创造千姿百态的 城市景观。 城市的主体建筑具有权威性,或表现城市经济能力,具有较高艺术 价值,在城市景观是设计中应给以足够的重视,但建筑仅依靠体量是不 够的,要突出主体建筑,需要和周围环境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周围建 筑应采取“谦让"方式,在体量、色彩、装修和体型上都应处于从属地 位,烘托主体建筑。 建筑高度控制 一般在传统特色风貌地段内建筑高度都不高,要保护这种宜人的的 尺度和空间轮廓线,因此要制定建筑高度的控制。旬阳的建筑体量应与山水环境尺度协调,遵循“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 密"的原则。由群体的体量组合来决定单体建筑体量。任何成片、成街、 成组的建筑群体量,都必须在规划控制局部最高的高度下形成高低、大 小、进退的变化;保持景观视廊:构成与山水环境融合的建筑外部空间; 形成与背景山形呼应的城市轮廓线;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 交融一的山水城市特色。 老城核心区体量大小高低的分布,突出由汉江、旬河环绕的城市空间格局。核心区靠山近水的建筑,其体量大小、高低必须按照突出山水景观的原则来确定, 沿汉江、旬河的建筑须保持建筑之间的间隔与通透,使山水环境与街区城 市空间互相渗透交融。 规划管理和政策保障 城市规划从规划到编制的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大量利益的权衡。 同时,城市规划是整合城市资源,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手段,因此,运用好这一手段对城市风貌的保护与发展尤为重 要。然而,从规划的法定程序来看,由于景观风貌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 缺乏相应的法律效力,往往造成景观风貌控制要求难以落实。因此,城 市景观风貌特色的规划控制必须与管理政策形成互动和衔接,
实现城市环境的现实合理性和未来发展的合理性是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开发控制与设计控制的有机结合首先保持功能的合理性,着力对土地用途、开发强度、设施配置和 环境标准等方面的进行控制。其次保持城市形态的和谐性,注重对公共 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及其高度的控制。城景交融水浪漫之地,尊重自然山水,在旬阳建设上延续和发展自然山水城市格局;生态宜居的中心活力之城,发挥旬阳市自然环境优势和地理区位优 势,利用城市发展和县改市建设的契机增强城市活力;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绚烂多元的文化体验,融自然景观和乡土文化、抗战文化等灿烂文化于一体的一个全新的旬阳市,必将展现在45万旬阳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