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引
栏目:现代诗歌发表日期:2021-12-06浏览量:310
《诊后三句话,胜似开良药》
这句话是张志励的临床感悟。
他以前是一个不太说话的医生,他给人看病几乎很少说话。他认为除了心理疾病的患者需要开导和“话疗”以外,其他大部分患者他都是诊完病,开完方就可以结束本次诊疗活动了,很少和患者啰哩啰嗦。他觉得只要看完病就应该废话少说,大家都这么忙,该干嘛都干嘛去,方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患者认真服用后就可以药到病除,废话少说!
他认为好医生就是认认真真诊断疾病,专心致志开好处方,说那么多之乎者也病理生理患者又听不懂就是听懂了,方子开不好,药物质量不好不治病又有何用?!况且医生的时间总是那么紧张,有看不完的书,思考不完的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认为大多数做医生的人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他们都特别珍惜时间,很少说“废话”。
张志励后来通过在临床中观察发现很多患者都想反反复复的问医生一些问题,很想问清楚自己的病情,想知道自己的身体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得病,这个病到底是什么原因?目前是不是严了?多少时间(钱)能治好?甚至于能不能治好?等等等等……有很多患者一个问题医生回答N遍,走出去后又回来再问一遍。站在患者的角度这些看似啰哩啰嗦的提问医生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论是医生的回答是否真实,只要患者觉得医生回答的是他心中认可的说法,他(她)就认为这个医生就是个好医生。
到底是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呢?
张志励说他走遍大江南北见过无数各种各样的中国医生,通过观察,能说会道的医生就是一定是“好医生”吗?事实证明其实不然,医生能说会道的多的是,关键要看他口德说的是什么?曾经碰到过很多“砖家”治病水平不敢恭维,三寸不烂之舌倒是尽极所能,察言观色色,见机行事,本不懂不明的问题也能说的天花乱坠,把患者哄得心花怒放,而患者本就不懂医,对眼前这个唾沫横飞的“好医生”深信不疑,患者觉得我的病非这位“神医”不能救治,结果是钱花了一大把,病不去反增的患者大有人在!这些“好医生”不仅在诊室中言辞凿凿,有个别还走进公众视野去大展口舌功夫,很多甚至还会名声大噪,结果是只见患者增,却不见疗效升啊,可怜了那么多深信不疑却无辜无知的患者,病越治越重,心理阴影也越来越重,开始怀疑,焦虑,害怕所以在心理的影响下有可能就会导致他们病情的恶化。
说真的其实在嘴皮子上多少下点功夫忽悠人并不难,但是真正的能治愈一些顽症险疾、疑难重症和重大疾病却是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有真本事的良生。能说能写也是一种本事,但对于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医生却不能全然依靠能说会道。做一个真正能治病救人的医生最终还是要靠无数和N个专业知识来支撑!医生临床治病和写书写文章是两回事,能写文章不一定能治病,能治病的医生不一定会用文字表达清楚。
张志励经常对部分想“探其究竟,问个明白”的患者说过:“有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能给您讲一大堆所谓的“医理病理”,却最终看不好你的病,而另外一个医生只是开处方后认真却简单的几句医嘱,服药却能很快减轻甚至彻底治愈你的病痛!您更喜欢哪一个医生?”这是要告诉患者大夫看病的思路每人不同,尤其是中医大夫,辩证方法各有千秋,看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处方完全大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径庭,所以作为患者你需要做的不是去向医生刨根问底,因为有可能10个医生会给你10种不同的答案,正确的废话能讲一大堆,与疾病治疗效果有关系吗?治病是需要患者认真的遵从医嘱去服药,然后仔细观察病情的变化。不同的医生给患者看病用不同的技术。作为患者要学会判断哪个医生的药我们可以继续服用,哪个医生的药不能再继续用了!……
通过临床治病交流这些年张志励明白了患者的心灵的确是很需要医生的安慰和安抚,往往很多人患病后,没有及时有效治疗,造成心理问题大于疾病问题。本来是病不多么严重,几经折腾,小病治成大病,其实病有可能还是哪个样子,几经周折后患者自认为自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觉得自己的问题严重的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不然怎么吃药治疗收效甚微不见效果呢?其实是也许是诊断失误,用药不当造成的。常常很多患者问医生,我的病严重吗?我的病大小之类的话。一种病的大小与严重程度,除了癌症,一般情况下病到底大小也很难说,因为疾病没有“度量衡”遇到的医生不同同一种病在医生的口中大小也不一样。有些医生为了让患者听话,认真配合治疗吓唬患者,有些医生另有所图吓唬患者,张志励说一般品德好的医生不吓唬患者,医生也不该吓唬患者。
疾病看是遇到一个什么的医生给你治疗,同样的问题在每一个医生的心中大小也不一样的。同样的病遇到一个有见识有水平的医生也许觉得它很简单,但是有的病因为疾病本身顽固,二是医生辨证不准确,用药失误所以造成治疗无效或者不理想,有些疾病治疗是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事情是假象给患者和医生认识造成错觉,认为问题严重!说句不好听的话,人都是肉体凡胎生病都是正常的事情,大家有病不要惊慌失措,我们要积极治疗,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病不光医生可以给人治好而且有些疾病人体本身也可以自愈。只要你有足够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得病后要认真选择就医。看是这个病需要找中医?还是需要找西医治疗?去什么样医院?找什么大夫?这很重要。也不要小病大治,过度治疗浪费资源,过度检查和用药对身体是后患无穷的。疾病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往往是人都没有提前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论是自己还是家人患病后都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道听途说盲目求医,轻者延误治疗最佳时机,重者人财两空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不论是自己还是家人生病了,先冷静点,多咨询一下。看这个病到底应该去哪里看?找一个什么医生?找个靠谱的医院和医生很重要,一个医院不代表医生水平,但是一个医生却能代表医院的水平。有些病是治不好的,但是我们如何带病生存?让患者减少治疗痛苦少受罪,不要盲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去花钱治病!在灾难面前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命关天!医生不是万能的,人的生命尤其是到了晚期,生病和死亡都是自然现象。我们是尽人力,听天命!有很多事是不可逆转的。
治不好的疾病不要过度治疗,可以用一些姑息疗法安抚患者,像中医调理,必要时或者可以用上止痛药,让患者减少痛苦,带病延年也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前人朱熹这句话对医生是一个好古训;“做事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一个医生究竟在临床治病中到地是做了些什么事?只有天知道!患者能看到什么呢?可以说患者只能看到治病过程中一些表面现象。一个好医生;一要靠职业道德,二要靠专业知识,三要靠一个人的洞察力和人生阅历,才能练就良好的临证思维能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张志励认为,一个真正的好中医大夫除了良心和医术再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
岐黄人于和泰堂医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