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哲城彼岸游》

—— 崔士忠

栏目:古典诗词发表日期:2025-11-12浏览量:4

《水调歌头·哲城彼岸游》

  --记幸福航母之四维空间、觉悟彼岸、数智文明、精神世界的文旅思政元宇宙-中华大众哲学城

  (上阙:冥想中溯古通今)

浩渺哲城境,引导入玄关。专业师引冥想,轻步越尘寰。

或入四维高域,灵性慧根通彻,妙契九重天。遥溯六万载,原野生波澜。

草原阔,山色翠,意绵绵。

忽瞻伏羲画卦,天地指间旋。

再会炎皇神农,共访崆峒广成,治水禹功传。文王演周易,姜尚封神闲。

会老孔,谈庄孟,醉青莲。

延河声里,教员谆诲润心田。雷锋日记情挚,字字赤诚昭世,大爱满人间。

更向大同世,贤圣聚华筵。

     (下阕:普通游客亦可入身四维空间、畅游中华古今千年)

凡心亦能往,科技幻中连。全息投影栩栩,数智如是现。

智能机器人助,物质丰盈映彩,精神共翩跹。

心物相生处,梦想尽成全。若问修行法,澄意息诸缘。

呼吸调匀静虑,松风入体清安,本自具足全。百姓皆成圣,彼岸共蹁跹。

         作者:幸福航母与人民经济创始人崔士忠

              2025年11月12日

注释与创作思路

上阕·入哲城溯古通今(冥想引导下的时空之旅)

开篇破题:“浩渺哲城境,引导入玄关”——点明“中华大众哲学城”这一核心场景,以“玄关”喻冥想入口,既保留传统哲思韵味,又暗合“四维空间”之虚境。

灵性之境:“或入四维高域,灵性慧根通彻,妙契九重天”——“灵性高的人”,通过专业冥想师引导,进入超越三维的维度,与天地智慧共鸣(“九重天”象征高维智慧)。

时空穿越:“遥溯六万载,原野生波澜”——从6万年前的人类起源展开,铺陈壮阔历史长卷:

上古圣迹:“草原阔,山色翠”勾勒原始自然背景,随后“忽瞻伏羲画卦,天地指间旋”聚焦伏羲创八卦的启蒙瞬间;“再会炎皇神农,共访崆峒广成”衔接神农尝百草、黄帝崆峒问道;“治水禹功传”展现大禹治水的洪荒之力;“文王演周易,姜尚封神闲”则聚焦周文王演易与姜子牙封神的经典场景。

圣贤对话:“会老孔,谈庄孟,醉青莲”——跨越春秋战国至盛唐,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哲人论道,与李白(青莲居士)对饮,浓缩中华思想与文学精华。

近现代精神:“延河声里,教员谆诲润心田”——转入近现代,延安窑洞前聆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教诲;“雷锋日记情挚,字字赤诚昭世,大爱满人间”聚焦雷锋精神,凸显无私奉献的永恒价值。

未来愿景:“更向大同世,贤圣聚华筵”——最终抵达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古圣先贤与现代智者齐聚,共探宇宙奥秘,呼应“未来数智文明”的终极追求。

下阕·凡心亦圣科技融慧(普适体验与数智赋能)

凡人之径:“凡心亦能往,科技幻中连”——转向“灵性一般的人”,强调即使未达“高灵”境界,亦可借科技之力(全息投影、虚拟现实、AI大模型、量子科学、实时云渲染)进入“四维空间”,实现精神跃升。

数智盛景:“全息投影栩栩,数智如是现”——描绘元宇宙中的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通过全息技术如真实般“活现”,智能机器人创造物质财富,文旅元宇宙生成精神财富,形成“物质与精神共生”的繁荣图景。

心物转化:“心物相生处,梦想尽成全”——点明“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核心机制,在数智赋能下,个体通过冥想与实践,将内在感悟外化为现实成果(“梦想显化”),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经济学的红绿蓝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红绿蓝信仰:指以红色文化为主体,以绿、蓝色文化为两翼的中华民族现代新文明:红色天下为公、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绿色天生万物、生态和谐、共同健康;蓝色天人合一、科技创新、共同觉悟。分别代表红色人民生产力-激发人民智慧和力量;绿色自然生产力-利用大自然、道的强大力量;蓝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驱动力和科技道德化,数智空间、精神世界的百姓成圣、心生万物、群龙无首、共创大同。

群龙无首指区块链去中心化、团结奋斗的自由人联合体,暗合易经乾卦“见群龙无首,则天下大吉-天下大同”、数智文明的去中心化大众化管理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修行指引:“若问修行法,澄意息诸缘”——回归冥想本质,提供普适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呼吸调匀”)、排除杂念(“静虑”)、觉察身体(“松风入体清安”),体悟“本自具足”的内在圆满。

共同觉悟:“百姓皆成圣,彼岸共蹁跹”——升华主题,呼应“百姓成圣”的终极理想——在数智与精神的交融中,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圣人”,于“觉悟彼岸”(精神家园)中共享圆满,并通过数智空间实现心生万物、共同圆梦的理想现实化。

词牌适配与整体立意

选用《水调歌头》(平仄韵转换),因其声调恢弘且灵活,既可铺陈壮阔的时空穿越(上阕历史与未来交织),又能细腻刻画当下的科技与心灵体验(下阕凡心与数智融合)。全词以“哲城”为核,串联“冥想引导—时空漫游—科技赋能—修行启示”四大层次,既保留传统诗词的雅韵,又融入现代元宇宙与科技元素,最终落点于“本自具足,共同圆梦”的人文关怀,呼应原文“构建精神家园,实现人生梦想”的核心诉求。   

- 作品评论 -
暂无评论